前幾年,「
產品經理」火得一塌糊涂,名字好聽還有逼格,不像做新媒體運營的,都自稱「小編」,與人聊天先弱三分。
但現在,不論傳統企業,還是
互聯網公司,對「新媒體運營」這個崗位愈加認可,如果你正好也在考慮轉行做「新媒體運營」,濟南華育國際也培養了不少新媒體運營的人才,有些經驗感受分享一下。
一、現在做微信公眾號,晚嗎?
微信公眾號的
流量紅利期已經過去了,但內容的紅利期正在發生。
流量紅利期的結束,意味著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進入成熟期,這個時期,更考驗運營者絕對實力,而不僅僅是“網感”與“小聰明”。
具體有以下三個維度的變化:
1、不論是 C端讀者,還是 B端企業主,對「以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」早已不再陌生,這意味著用戶
教育成本大大降低。
2、能夠抓住新的專業紅利的,往往在某一領域內有深厚積累的人。
3、新媒體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創新,而其承載的內核還是知識、洞見、觀察或者說是用戶服務。
總結:新媒體工具的普及,使其他行業的老手、專家用較低的成本,來到新媒體這塊土地上耕耘和收獲。
PS: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文筆不好,或者非新聞傳播專業出身,就覺得做不了新媒體,新媒體最關鍵的,還是基于某一個細分領域,為用戶提供持續的、穩定的、可預期的用戶價值。
二、你是真的喜歡這個行業?
坦誠面對自己,這個問題很重要。
如果你喜歡做新媒體運營,希望你清楚:
那些從業者熱衷討論的點贊、轉發、10W+的背后,往往是長期熬夜、不固定加班、反復改稿。其中,重點不是熬夜、加班、改稿,而是長期、不固定與反復…
如果是因為「門檻低——畢竟誰都可以注冊一個微信公眾號」的原因,那我建議你千萬慎重。
俗話說,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,幾乎所有外行都說新媒體的門檻低,但實際上呢?
新媒體的“競爭門檻”非常高。目前已經開通的微信公眾號有2000萬,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幾個?先要做好新媒體運營,真的很難。
三、轉行成本有多高,你考慮清楚了嗎?
轉行做新媒體是個籠統的說法,而給我發薪水的新媒體崗位,肯定設立在某個具體領域,甚至只依托于某一個產品的運營與銷售上。
這個時候,如果做不到一往無前殺進行業,那就抽三天時間想想,勝任這份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、精力、財力。一天想清楚一點,就挺好,如果能列出來,寫在紙上,更好。
相較于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,選擇哪個行業進入更為關鍵。做服裝還是做金融?慎重選擇,量力而行;一旦決定,也就不要反反復復,扎根到行業里去。
四、做新媒體后,有沒有偏離你的職業規劃?
通常在一個職業上深耕細作,方向大概兩種:
專業崗: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專家,本質上算是個靠手藝過活兒。
管理崗:在專業崗的基礎上,不斷強化領導力,最終成為管理層。
那你呢?以后想做什么?想通過這份工作獲得什么?是想精通某一項技能,還是目標成為管理者,前者對專業能力要求高,后者更要求綜合能力。
五、想清楚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?
我們要想清楚,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,自己最擅長什么,我們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長上來,即使換個“木桶”,我們也是那塊最長的木板。
六、是不是必須文筆好才能干?
真正文筆好的,特別愛寫字兒的,應該去當作家。
對于新媒體運營來說,把字兒寫對,語句通順,用戶看得懂,就夠了。寫得多了,文字功力也會日漸深厚。
真正支撐新媒體在百萬千萬用戶面前風生水起的,不是討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動圖,而是內容背后的用戶需求和商業邏輯。
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,其他部門的壓力,抓緊時間摸清楚新媒體部門在公司整個流程中處于什么環節,扮演什么角色。
七、每天都要接受用戶的考核
每一篇推送的稿子,其背后的數據都是即時可見的,閱讀量、轉發量、
收藏量....
每次推送結束后,所有數據和內容本身,都會赤裸裸的擺在那里,接受用戶的評價、老板的挑剔、同事的建議以及同行的攀比。
特別是日更的同行,幾乎每天都飽受著閱讀量的摧殘,不是說老板萬事以閱讀量來衡量
KPI,而是你一偷懶,內容質量的下降就會非常明顯,這個藏不住。
也許會有人想到刷刷閱讀量、用戶什么的,但是用戶和老板又不傻,內容的好壞,怎么可能讀不出來?
八、做新媒體,到底能掙多少錢?
新媒體運營其實就像淘寶一樣,早期堅持下來兩三年的賣家,年收入千萬也很正常。如果是做個體戶的新媒體
電商,還沒有值得參考的薪酬數據。
運營崗的薪酬數據
現在運營崗的行業均酬在 8K左右。
相信看到這個數字的人,都心頭一揪,有這么高嗎?其實回過頭想想自己入行的時間,也就釋然了。
薪酬前景觀察
應屆是 4.69K;1-3年是 7.32K;3-5年是 12.33K
試用期正常來說都是 5K,轉正后會有較為清晰的薪酬規劃
新媒體助理 5-8K
新媒體編輯 10-15K
新媒體主編 20-25K
新媒體總監 30-50K
就目前
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來看,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真的是個“香餑餑”。但是,想要轉行新媒體獲得高新,你也一定要付出努力,系統學習!